这次春晚呈现的团扇,都是无锡精微绣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赵红育大师的著作。
“经过无锡春晚分会场的舞台,向国际展现无锡精微绣,我十分自豪。”赵红育为2025总台春晚定制的刺绣团扇火爆出圈。
这些年,赵红育带领着工作室的绣娘们守正立异,创作了一批体现江南的精微绣佳作,更斗胆竞逐短视频赛道,逐渐扩展锡绣的影响力。
这次,她带着学徒登上了春晚舞台,她要让国际看到无锡非遗后继有人,看到中华民间传统文明之美。
泰伯庙会是江南区域开春第一个庙会,也是无锡许多庙会中最具前史渊源和社会影响力的庙会之一。
2014年“泰伯庙会”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明遗产名录,2024年,泰伯庙会随新年“打包”入列人类非物质文明遗产代表作名录。庙会吸引着大批市民游客前来同享欢娱,现场比肩接踵、人头攒动,盛况空前,历年不衰。
2025年“泰伯庙会风俗巡游”将以“国际非遗”为亮点,集互动式、沉溺式、体验式于一体的泰伯庙会风俗巡游,让传统节日勃发新生机,推进“国潮”走向“国际潮”。
锡帮菜前史可追溯至春秋时期,吴越文明的交融为锡帮菜奠定了基调。明清时期,跟着无锡成为江南经济重镇,锡帮菜在吸收淮扬菜、徽菜精华的基础上,逐渐形成了“重糖鲜香、浓油赤酱”的共同风格。
小笼包、无锡酱排骨、肉酿面筋并称为锡帮菜“三绝”,是无锡饮食文明的重要符号。
“小阿姨”甜酒酿诞生于梅村大街,开端由荆心村、安泰桥、曹更上等几个自然村的妇女带头酿造。
上世纪70代初,她们肩挑扁担,络绎于无锡的街头巷尾叫卖甜酒酿。90年代初,开端在梅村菜场以及扬名、塘南等地菜场开设专卖。
经过了几十年的开展,“小阿姨”甜酒酿以甜、糯、香、醇的特征,为无锡区域大众所熟识,获得了顾客的共同好评。
2013年,小阿姨甜酒酿酿造技艺被列入无锡市级非物质文明遗产项目名录,成为“江南味 无锡甜”的民间品牌代表之一。
二胡,作为民族乐器中的珍宝,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前史。梅村大街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,就兴办了民族乐器厂,敞开了制造二胡的前史。梅村具有万其兴、陆林生等多位工艺精深、声名远扬的二胡制造大师,在这些大师的带领下,梅村投身二胡制造的人员日益增多,企业规模逐渐扩展,二胡的质量日臻完善,现在梅村已成为国内重要的二胡产业基地。
2010年,梅村被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颁发“江苏省二胡工艺之乡”的称谓,2011年被我国音乐家协会颁发“我国二胡之乡”的称谓。2011年9月,梅村二胡制造流程与工艺被列入江苏省级非物质文明遗产项目名录。
新闻资讯